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4页
第2页 / 共184页
第3页 / 共184页
第4页 / 共184页
第5页 / 共184页
第6页 / 共184页
亲,该文档总共1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部分 采煤专业1一、采煤机司机2二、刮板输送机司机5三、转载机司机8四、皮带输送机司机11五、乳化液泵操作工14六、端头维护工18七、液压支架工22八、放煤工25九、采煤机维护工28十、三机检修工31十一、皮带维护工34十二、乳化液泵维护工37十三、电气维护工40十四、液压支架维护工43十五、超前支护工46十六、采煤班组长49第二部分 机掘专业51一、掘进班组长52二、掘进机司机54三、掘进机维护工57四、带式输送机司机60五、带式输送机维护工63六、支护工66七、电钳工69八、喷浆工72九、架棚工75第三部分 机电专业78一、机电队长79二、变电站值班员81三、主扇司机84四、瓦斯抽采泵司机86五、空压机司机90六、提升机司机93七、提升机维护工96八、架空乘人装置操作工99九、皮带输送机司机102十、皮带维护工105十一、井下电钳工108十二、给煤机司机111十三、井下电钳工114十四、主排水泵司机117十五、井下水泵工120十六、矿灯收发维修工123第四部分 运输专业126一、无轨胶轮车班组长127二、无轨胶轮车司机130三、运料工133四、把钩工136五、无极绳连续牵引车操作工139第五部分 通风专业142一、瓦斯检查工143二、测风工146三、测尘工148四、班组长(瓦检员)151五、监测监控工153六、瓦斯抽放工156七、通风设施工158第六部分 地测专业161一、测量工162二、物探工164三、矿井地质工166四、矿井水文地质工168五、井下探放水工170第七部分 其他专业(安全、调度)173一、调度员174二、安检工(综采、机掘)177三、井口检身员180第一部分 采煤专业一、采煤机司机不安全行为一、操作前准备不足1、无证上岗未经专门培训,未持合格证操作采煤机。2、未检查设备开机前不检查机组各部分及环境,不确认周围人员安全。3、设备缺陷不检查油位、油质、冷却喷雾系统、电缆等,带病运行。二、操作中违反规程1、启动操作不当不试转、不给信号、不瞭望就启动采煤机。2、速度调整盲目盲目调整割煤机速度,忽视安全。3、进入危险区域开机后进入机道,滚筒前后5米范围内有人不停电摘链。4、强行截割遇坚硬夹层或硬岩时强行截割,割顶、底板。5、无水开机冷却、喷雾水压流量不足时开机运行。三、应急处理不当1、紧急停机处理不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不立即停机检查处理。2、故障处理违规处理采煤机故障时不打开滚筒离合器,不停电。四、其他不安全行为1、用采煤机牵拉、推顶其他设备用采煤机牵拉、推顶、托吊其他设备物件。2、不按规定保养不按规定保养设备,造成损坏或事故。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司机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内容包括采煤机结构原理、顶板管理、瓦斯监测、急停装置使用及事故应急处理(如机械伤人、瓦斯超限)。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顶板离层、截齿断裂、油管漏液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未执行停电闭锁导致触电、瓦斯超限未报警引发爆炸),增强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如紧急停机、顶板应急撤离),提升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环境检查执行“敲帮问顶”,确认顶板无离层、煤壁平直、支护有效,瓦斯浓度1,否则停止作业并汇报。设备检查开机前检查截齿完整性、高压油管密封性、急停装置灵敏度及遥控器功能,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劳动防护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反光工作服及安全帽,严禁穿化纤衣物。2、操作规范开机流程先发警告信号,试运转确认无异常后正式运行,严禁带负荷启动或超速运行。操作要求保持与滚筒安全距离(5米),使用遥控器操作时观察煤矸抛射方向,避免片帮伤人。禁止行为清单禁止带电检修、未执行闭锁操作、擅自调整瓦斯报警参数、在端头未警戒时开机等。三、设备维护与隐患排查1、日常维护每班检查截齿磨损情况(缺失或弯曲需立即更换)、油管接头密封性、电缆绝缘状态及冷却水路畅通性。每月对液压系统、齿轮箱、制动装置进行深度维护,每年更换液压油及滤芯。2、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记录顶板隐患、截齿断裂风险、油管漏液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机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四、作业环境与安全设施管理1、环境安全要求保持工作面支护完好,采高符合规程要求,顶板离层值100mm,工作区域照明充足、通风良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危险”“瓦斯监测区域”)及应急疏散通道。2、安全设施配置配备瓦斯监测传感器(报警浓度1 CH)、灭火器、防爆工具箱及应急通讯设备。强制安装急停装置并定期测试灵敏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停机。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1、动态监管班组定期巡查操作规范,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督环境检查、急停装置使用及劳动防护佩戴情况。对违规行为(如未执行闭锁检修、未观察顶板作业)进行罚款或通报。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配备防尘口罩、护目镜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司机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酒后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制定顶板冒落、瓦斯超限、机械伤人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处理流程(如紧急停机、撤离路线)。定期演练并优化预案,确保响应时效性。二、刮板输送机司机不安全行为一、操作不当1、未检查设备在开机前,未对刮板输送机的各部件、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可能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2、未及时处理故障发现刮板输送机故障后,未及时停机处理,继续运行故障设备,可能导致事故扩大。3、未使用专用工具在处理刮板输送机故障时,未使用专用工具,可能导致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二、其他不安全行为1、风险辨识不足在操作刮板输送机过程中,未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充分辨识,如未注意顶板和支护情况、瓦斯浓度等。2、未进行安全确认在开机前,未确认人员已离开机器转动部位,或未发出开机信号,可能导致人员受伤。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司机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培训内容包括刮板输送机结构原理、顶板管理、信号联络、急停装置使用及事故应急处理(如冒顶、链条断裂)。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顶板松动、链条脱轨、液力耦合器失效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未检查顶板导致冒顶事故、信号误操作引发设备碰撞),增强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如急停装置操作、顶板应急撤离),提升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顶板检查进入作业区域前必须执行“敲帮问顶”,确认顶板支护可靠、无松动岩块,否则立即撤离并汇报。设备检查开机前检查机头/尾固定情况、链条张紧度、液力耦合器状态、急停装置灵敏度及信号系统可靠性,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环境确认确保作业区域支护完好、无积水/杂物,安全退路畅通。2、操作规范开机流程先发警告信号,试运转一周确认无异常后正式运行,严禁带负荷启动或超载运行。运行监控持续观察链条运行状态(无跳链、脱轨)、减速箱声音(无异常振动或异响),发现隐患立即停机处理。禁止行为清单禁止未检查直接开机、未观察顶板擅自作业、设备运行时跨越刮板链、使用非标准配件等。三、设备维护与隐患排查1、日常维护每班检查链条磨损/断裂(单链断丝5)、刮板变形/缺失(弯曲变形3)、立板牢固性及急停装置有效性,及时更换或修复。每月对减速器、液压联轴节进行深度维护,每年全面更换润滑油及易损件。2、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记录顶板隐患、链条断裂风险、急停装置失灵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机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四、作业环境与安全设施管理1、环境安全要求保持刮板输送机沿线支护完好,顶板离层值100mm,作业区域照明充足、通风良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危险”“急停装置位置”)及应急疏散通道。2、安全设施配置配备灭火器、防爆工具箱、应急通讯设备及顶板离层监测仪。强制安装急停装置并定期测试灵敏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停机。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1、动态监管班组定期巡查操作规范,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督顶板检查、信号联络及急停装置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如未执行闭锁检修、未观察顶板作业)进行罚款或通报。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配备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司机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酒后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制定顶板冒落、链条断裂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处理流程(如紧急停机、撤离路线)。定期演练并优化预案,确保响应时效性。三、转载机司机不安全行为一、操作不当1、未检查设备在开机前,未对转载机的各部件、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可能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2、未及时处理故障发现转载机故障后,未及时停机处理,继续运行故障设备,可能导致事故扩大。3、未使用专用工具在处理转载机故障时,未使用专用工具,可能导致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二、其他不安全行为1、风险辨识不足在操作转载机过程中,未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充分辨识,如未注意顶板和支护情况、瓦斯浓度等。2、未进行安全确认在开机前,未确认人员已离开机器转动部位,或未发出开机信号,可能导致人员受伤。3、违章作业违反转载机操作规程,如未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4、资料造假伪造转载机运行记录或检查记录,可能导致设备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5、未设置安全措施在转载机运行区域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防护设施,可能导致人员误入危险区域。6、劳动纪律问题在转载机运行过程中,司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可能导致设备无人监控,发生事故。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司机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培训内容包括转载机结构原理、顶板管理、信号联络、急停装置使用及事故应急处理(如冒顶、刮板链断裂)。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顶板松动、刮板链变形、液力耦合器失效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未检查顶板导致冒顶事故、信号误操作引发设备碰撞),增强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如急停装置操作、顶板应急撤离),提升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敲帮问顶进入作业区域前必须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使用长柄工具检查顶板稳定性,确认无松动岩块后方可作业。设备检查开机前检查机头/尾螺丝紧固性、刮板链张紧度、液力耦合器状态、急停装置灵敏度及信号系统可靠性,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环境确认确保作业区域支护完好、无积水/杂物,安全退路畅通。2、操作规范开机流程先发警告信号,试运转一周确认无异常后正式运行,严禁带负荷启动或超载运行。运行监控持续观察刮板链运行状态(无跳链、脱轨)、减速箱声音(无异常振动或异响),发现隐患立即停机处理。禁止行为清单禁止未检查直接开机、未观察顶板擅自作业、设备运行时跨越刮板链、使用非标准配件等。三、设备维护与隐患排查1、日常维护每班检查刮板变形/缺失(弯曲变形3)、链条磨损/断链(单链断丝5)、立板牢固性及急停装置有效性,及时更换或修复。每月对减速器、液压联轴节进行深度维护,每年全面更换润滑油及易损件。2、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记录顶板隐患、刮板链断裂风险、急停装置失灵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机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四、作业环境与安全设施管理1、环境安全要求保持转载机沿线支护完好,顶板离层值100mm,作业区域照明充足、通风良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危险”“急停装置位置”)及应急疏散通道。2、安全设施配置配备灭火器、防爆工具箱、应急通讯设备及顶板离层监测仪。强制安装急停装置并定期测试灵敏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停机。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1、动态监管班组定期巡查操作规范,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督顶板检查、信号联络及急停装置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如未执行闭锁检修、未观察顶板作业)进行罚款或通报。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配备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司机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酒后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制定顶板冒落、刮板链断裂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处理流程(如紧急停机、撤离路线)。定期演练并优化预案,确保响应时效性。八、特殊场景管控危险作业审查涉及顶板加固、大倾角运输等高风险作业时,需经矿长审批并报监管部门备案,作业期间派驻专人监督。领导跟班制度跟班干部需与司机同上同下,实时指导操作并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四、皮带输送机司机不安全行为一、操作不当1、无证上岗未经培训合格或未持有有效操作证件就上岗操作,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2、不按操作顺序启动设备未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启动皮带输送机,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3、未检查设备在开机前,未对皮带输送机的各部件、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可能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4、未及时处理故障发现皮带输送机故障后,未及时停机处理,继续运行故障设备,可能导致事故扩大。5、未使用专用工具在处理皮带输送机故障时,未使用专用工具,可能导致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二、其他不安全行为1、风险辨识不足在操作皮带输送机过程中,未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充分辨识,如未注意顶板和支护情况、瓦斯浓度等。2、未进行安全确认在开机前,未确认周围人员已离开危险区域,或未发出开机信号,可能导致人员伤害。3、违章作业违反皮带输送机操作规程,如用皮带输送机运送人员或设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4、资料造假伪造皮带输送机运行记录或检查记录,可能导致设备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5、未设置安全措施在皮带输送机运行区域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防护设施,可能导致人员误入危险区域。6、劳动纪律问题在皮带输送机运行过程中,司机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可能导致设备无人监控,发生事故。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司机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培训内容包括转载机结构原理、顶板管理、信号联络、急停装置使用及事故应急处理(如冒顶、刮板链断裂)。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顶板松动、刮板链变形、液力耦合器失效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未检查顶板导致冒顶事故、信号误操作引发设备碰撞),增强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如急停装置操作、顶板应急撤离),提升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敲帮问顶进入作业区域前必须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使用长柄工具检查顶板稳定性,确认无松动岩块后方可作业。设备检查开机前检查机头/尾螺丝紧固性、刮板链张紧度、液力耦合器状态、急停装置灵敏度及信号系统可靠性,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环境确认确保作业区域支护完好、无积水/杂物,安全退路畅通。2、操作规范开机流程先发警告信号,试运转一周确认无异常后正式运行,严禁带负荷启动或超载运行。运行监控持续观察刮板链运行状态(无跳链、脱轨)、减速箱声音(无异常振动或异响),发现隐患立即停机处理。禁止行为清单禁止未检查直接开机、未观察顶板擅自作业、设备运行时跨越刮板链、使用非标准配件等。三、设备维护与隐患排查1、日常维护每班检查刮板变形/缺失(弯曲变形3)、链条磨损/断链(单链断丝5)、立板牢固性及急停装置有效性,及时更换或修复。每月对减速器、液压联轴节进行深度维护,每年全面更换润滑油及易损件。2、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记录顶板隐患、刮板链断裂风险、急停装置失灵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机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四、作业环境与安全设施管理1、环境安全要求保持转载机沿线支护完好,顶板离层值100mm,作业区域照明充足、通风良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危险”“急停装置位置”)及应急疏散通道。2、安全设施配置配备灭火器、防爆工具箱、应急通讯设备及顶板离层监测仪。强制安装急停装置并定期测试灵敏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停机。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1、动态监管班组定期巡查操作规范,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督顶板检查、信号联络及急停装置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如未执行闭锁检修、未观察顶板作业)进行罚款或通报。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配备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手套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司机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酒后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制定顶板冒落、刮板链断裂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处理流程(如紧急停机、撤离路线)。定期演练并优化预案,确保响应时效性。八、特殊场景管控危险作业审查涉及顶板加固、大倾角运输等高风险作业时,需经矿长审批并报监管部门备案,作业期间派驻专人监督。领导跟班制度跟班干部需与司机同上同下,实时指导操作并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五、乳化液泵操作工不安全行为一、操作前准备不足1、未检查设备状态开机前未检查乳化液泵的电源线、插头、各部件、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进出口阀门等,可能导致设备带病运行,引发故障或事故。2、未了解工作环境不熟悉工程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瓦斯浓度、顶板情况等,盲目操作,易导致事故发生。二、违反操作规程1、违章启动设备未确认乳化液泵进出口阀门开启到位,或未排除泵体内空气就启动设备,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压力异常,引发安全事故。2、超负荷运行操作中超过设备额定压力、流量运行,或带载启动、突然卸载,会使设备承受过大负荷,导致零部件损坏,甚至发生爆裂等危险。3、运行中离岗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擅离职守,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可能导致事故扩大化。三、忽视安全防护1、未佩戴防护用品操作时不穿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在发生意外时,无法有效保护自身安全。2、触摸旋转部件设备运行中,用手触摸旋转的曲轴、联轴器等部件,极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四、设备维护不当1、不及时维护保养不定期对乳化液泵进行检查、保养,不更换磨损或老化的密封件、滤芯等,会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影响设备安全运行。2、带压维修在未停机、卸压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液压件等操作,高压液体喷出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五、紧急情况处理不当1、故障处理不及时发现设备压力不足、异响、振动等异常情况时,未及时停机检查处理,使设备带病运行,可能导致故障扩大,引发更严重的事故。2、应急措施不当遇到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未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如未及时切断电源、未使用灭火器扑救、未撤离现场等,会使事故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六、其他不安全行为1、酒后或疲劳操作酒后或疲劳状态下操作乳化液泵,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易导致误操作,引发事故。2、无证上岗未经培训考核合格,未取得操作资格证就上岗操作,缺乏必要的操作知识和技能,无法保证操作安全。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操作工需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培训内容包括乳化液泵结构原理、液压系统操作、乳化液配比标准、急停装置使用及事故应急处理(如乳化液泄漏、超压爆管)。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油管老化、安全阀失效、液位异常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未检查油管导致爆裂、乳化液泄漏引发火灾),增强安全意识。开展应急演练(如紧急停泵、泄漏堵漏),提升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设备检查开机前检查油箱液位(2/3)、液压油质(无乳化变质)、安全阀压力(31.5MPa)、油管密封性及急停装置灵敏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环境检查确认工作区域无易燃易爆物、通风良好,液箱周边无积水或杂物。防护装备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化手套、安全帽及防滑鞋,严禁穿化纤衣物。2、操作规范开机流程先发警告信号,点动试运行确认无异常后正式启动,严禁带载启动或超压运行。运行监控持续观察压力表(正常范围18-30MPa)、油温(75)、乳化液清洁度(折光仪检测浓度3-5),发现异常立即停泵。禁止行为清单禁止未检查直接开机、擅自调整安全阀压力、未断电检修、在泵站运行时跨越管路等。三、设备维护与隐患排查1、日常维护每班检查油管接头、密封件(无渗漏)、过滤器(无堵塞)及蓄能器压力,及时更换磨损部件。每月对齿轮箱、液压泵进行深度维护,每年更换液压油及滤芯。2、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记录油管老化、安全阀失效、液位过低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机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四、作业环境与安全设施管理1、环境安全要求保持泵站周边清洁,禁止堆放杂物,液箱距离热源5米。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高压危险”“禁止烟火”)及应急疏散通道。2、安全设施配置配备灭火器、防爆工具箱、应急通讯设备及乳化液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包。强制安装急停装置并定期测试灵敏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停泵。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1、动态监管班组定期巡查操作规范,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督设备检查、压力监控及急停装置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如未执行断电检修、未检查液位作业)进行罚款或通报。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配备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司机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酒后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应急预案与智能化升级1、应急预案制定乳化液泄漏、超压爆管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处理流程(如紧急停泵、堵漏、疏散)。定期演练并优化预案,确保响应时效性。八、特殊场景管控危险作业审查涉及乳化液泵大修或高压管路更换时,需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并报监管部门备案,作业期间派驻专人监督。领导跟班制度跟班干部需与操作工同上同下,实时指导操作并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六、端头维护工不安全行为一、操作方面1、违反操作规程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如操作设备时超越规定的技术参数,可能导致机械破坏性事故。2、无证操作特殊工种未持证上岗或证件到期未复训,无法确定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易造成人员受伤害事故。3、不熟悉避灾路线不熟悉避灾路线,当矿井发生灾害时不能快速撤离,导致伤亡。二、个人防护方面1、未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不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或使用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在发生意外时无法有效保护自身安全。2、穿化纤衣服下井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火花,可能引发瓦斯爆炸。3、未穿带有反光条的工作服不能及时给予他人警示,危及自身安全。三、现场作业方面1、未进行现场隐患排查作业前未对现场进行隐患排查,隐患问题不能及时整改,危及现场安全。2、随意敲打或拆除矿灯线损坏矿灯线会影响照明,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3、不走人行过桥不走人行过桥,随意跨越设备或设施,容易发生坠落、碰撞等事故。4、同时打开两道风门同时打开两道风门会破坏通风系统,影响矿井通风安全。5、高处作业未搭建平台或使用爬梯时未安装稳固高处作业未搭建稳固的平台,或使用爬梯时未安装稳固,容易发生坠落事故。6、多人协同作业配合不当多人协同作业时,配合不默契或信号不明确,可能导致误操作或意外伤害。7、疲劳作业因体力或精力不足导致操作失误或判断能力下降,增加事故风险。8、酒后作业酒精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判断力,易引发违章操作和事故。9、带病作业身体不适或患有职业病仍坚持作业,可能对个人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四、其他方面1、破坏上、下井秩序起哄、拥挤,易发生拥挤、摔倒、踩踏等事故。2、早退、提早上井同班人员误以为失踪,造成考勤混乱。 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熟悉煤层地质特征、顶板管理方式、支柱性能及操作流程,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和避灾路线。定期复训(每半年一次),强化顶板支护技术、单体支柱操作规范及应急响应能力。2、安全意识教育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顶板冒落、支护失效导致的伤亡事故),分析侥幸心理、麻痹大意等行为的严重后果,提升风险辨识能力。开展班前会风险辨识,针对当班任务预判潜在危险(如切顶线支护隐患、高空作业风险)。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顶板与支护检查执行“敲帮问顶”,确认超前支护距离20m,单体支柱无泄压或失效,柱距误差50mm,柱头与顶板钢筋网用8铅丝牢固连接。设备检查确认安全带、防滑鞋、工具(扳手、钳子等)完好,检查机头/尾安全出口宽度0.8m、高度1.8m。环境确认清除作业区域杂物,确保通风、照明正常,设置警示标识并隔离危险区域。2、操作规范支护作业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原则,单体支柱打设成直线,迎山角3-5,切顶线密集支柱间距0.3m,戗柱支设到位。高空作业使用防滑梯架或脚手架,佩戴安全带并固定,禁止抛掷工具或材料。禁止行为清单严禁未检查顶板直接作业、擅自调整支护参数、无防护措施高空操作等。三、设备与工具管理1、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单体支柱、型钢、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件,更换失效支柱及磨损工具,确保设备完好率100。建立维护台账,记录支护状态及故障处理情况,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2、工具规范使用专用工具(如8铅丝、防爆扳手),禁止使用非标准或破损工具。作业后及时归置工具,避免遗留引发事故。四、环境安全与应急措施1、作业环境管理保持顶板支护强度达标,处理煤壁片帮、底鼓问题,确保切顶线支护随工作面推进同步前移。设置应急逃生通道,配备灭火器、自救器等设备,定期检查通风系统。2、应急预案制定顶板冒落、支护失效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撤离路线(如迅速撤至上风侧)。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落实1、动态监管跟班干部全程监督作业,利用视频监控检查操作规范,重点检查顶板检查、支护质量及安全带使用情况。安全检查工每日抽查,对违规行为(如未捆绑支柱、未设置戗柱)立即制止并记录。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佩戴防尘口罩、护目镜、安全帽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带病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高压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智能化与技术创新1、引入监测系统安装顶板离层仪、液压系统压力传感器,实时预警支护失效或设备异常。推广远程监控技术,减少高风险区域人工干预。七、液压支架工不安全行为一、操作不当1、不及时移架采煤机采煤时,未根据作业规程及时移架,导致支架与采煤机之间的悬顶距离超过规定,增加冒顶风险。2、支架高度不合理支架支撑高度超出设计范围,未报告班长并采取相应措施。3、违规拆检液压部件在井下擅自拆检立柱、千斤顶和阀组,更换时未缩缸至最短,未使用防尘帽,高压出口对人。4、随意调整安全阀随意拆除或调整支架上的安全阀,影响支架安全性能。5、不按顺序移架未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顺序移架,擅自调整或多头操作。6、操作位置不当操作时身体探入危险区域,如刮板输送机挡煤板内或脚蹬液压支架底座前端。7、移架时周围有人移架时其上下和前方有其他人员工作,移动端头支架、过渡支架时未确保其他人员撤到安全地点。8、强行移架移架受阻时未查明原因,强行操作。9、初撑力不足未保证支架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顶板破碎时未超前支护。10、处理冒顶时违规处理支架上方冒顶时,未严格按照安全措施操作。11、未开启喷雾装置支架降柱、移架和放煤时,未开启喷雾装置同步喷雾。二、设备维护不当1、液压件更换不规范更换胶管和阀组液压件时,未在“无压”状态下进行,备用液压件未堵塞防尘,更换时未用乳化液清洗。2、检修主管路时未闭锁检修主管路时,未停止乳化液泵并采取闭锁措施,未关闭前一级压力截止阀。三、其他不安全行为1、无证上岗未经培训合格就上岗作业。2、违章指挥在绞车绳道处有作业人员的情况下违规向绞车司机发出启动信号。3、风险辨识不足作业前未对周边环境进行风险辨识评估,未及时消除隐患。4、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存在故障时未及时检修,继续运行。5、未进行安全确认作业前未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确认。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所有液压支架工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培训内容包括液压支架结构原理、顶板管理、操作流程、应急处理(如液压系统泄漏、支架失稳)及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液压管路老化、支架歪斜、顶板离层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学(如液压管路爆裂、支架倾倒导致伤亡),分析不安全行为(如未检查顶板、超负荷操作)的后果。开展应急演练(如紧急停机、支架加固),提升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二、标准化操作流程与行为规范1、作业前安全确认顶板与支护检查执行“敲帮问顶”,确认超前支护距离20m,支架初撑力24MPa,检查液压管路密封性及支柱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设备检查确认液压油位(2/3)、安全阀压力(31.5MPa)、操作手柄灵敏度及急停装置有效性,禁止带病作业。环境确认清理作业区域杂物,确保安全出口畅通,设置警示标志并隔离危险区域。2、操作规范移架操作严格执行“一移一撑”原则,移架行程0.6m,确保支架接顶严密,相邻支架错差侧护板高度的2/3。高空作业使用防滑梯架或脚手架,佩戴安全带并固定,禁止抛掷工具或材料。禁止行为清单严禁未检查顶板直接操作、超负荷移架、无防护措施高空作业、擅自调整液压系统压力等。三、设备维护与隐患排查1、定期维护每班检查液压油质(无乳化变质)、管路接头(无渗漏)、立柱活塞(无锈蚀变形),及时更换磨损部件。每月对液压泵、过滤器进行深度维护,每年更换液压油及滤芯。2、隐患闭环管理建立隐患台账,记录顶板离层、液压管路老化、支架歪斜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对未处理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由机电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四、环境安全与应急措施1、作业环境管理保持顶板支护强度达标,处理煤壁片帮、底鼓问题,确保支架间距误差100mm。设置应急逃生通道,配备灭火器、自救器等设备,定期检查通风系统。2、应急预案制定顶板冒落、液压系统泄漏等专项预案,明确应急分工及撤离路线(如迅速撤至上风侧)。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五、监督考核与责任落实1、动态监管跟班干部全程监督作业,利用视频监控检查操作规范,重点检查顶板检查、移架质量及安全带使用情况。安全检查工每日抽查,对违规行为(如未捆绑支柱、未设置戗柱)立即制止并记录。六、健康管理与心理支持1、健康防护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安全帽等装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4mg/m)。班前检测血压、酒精浓度,禁止疲劳或带病上岗。2、心理疏导通过班前会、心理咨询缓解高压工作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引发操作失误。七、智能化与技术创新1、引入监测系统安装顶板离层仪、液压系统压力传感器,实时预警支护失效或设备异常。推广远程监控技术,减少高风险区域人工干预。八、放煤工不安全行为一、操作不当1、放煤顺序错误未按规定的放煤顺序进行操作,可能导致煤壁压力分布不均,增加冒顶风险。2、放煤口控制不当放煤口开启过大或过小,影响放煤效率,甚至可能导致煤块冲击伤人。3、未观察放煤情况放煤过程中未持续观察放煤口及周围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4、处理堵塞时违规在处理放煤口堵塞时,未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长柄工具或站在安全位置。5、放煤时周围有人放煤时未确保放煤口下方及周围无人,可能导致煤块飞溅伤人。二、设备使用不当1、设备操作不当不正确使用放煤设备,如放煤闸板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2、设备维护不当未定期对放煤设备进行维护,设备存在故障时未及时检修,继续运行。三、其他不安全行为1、未进行安全确认作业前未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确认,如未检查顶板、煤壁稳定性。2、违章指挥在绞车绳道处有作业人员的情况下违规向绞车司机发出启动信号。3、风险辨识不足作业前未对周边环境进行风险辨识评估,未及时消除隐患。4、无证上岗未经培训合格就上岗作业。管控措施一、安全培训与资质管理1、持证上岗与专项培训所有放煤工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培训内容包括溜煤眼结构、放煤设备操作、应急处理(如堵塞处理、设备故障)及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强化风险辨识能力,例如识别溜煤眼堵塞征兆、设备异常声响等隐患。2、案例教育与模拟演练通过事故案例教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712112758
安全文库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2026657号-2